在近期舉行的“國際智能育種論壇”上,首農食品集團牽頭啟動“AI+畜禽育種協同創新平臺”,發布“多基因編輯抗病育種”等國際領先成果,標志著中國智能育種正式進入“閉環時代”。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畜禽種業更是肉蛋奶供應的源頭活水,事關國家糧食安全、民生大計和農業現代化根基。首農食品集團深耕畜禽產業70余年,將種業振興融入企業發展血脈,構建起覆蓋豬、牛、雞、鴨四大品類的現代畜禽種業體系,成為北京“種業之都”建設和國家種業振興的中堅力量。
在生豬育種領域,首農食品集團正以基因編輯與人工智能為雙翼,推動種豬育種從“經驗選育”邁向“智能設計”。今年8月30日,搭載該技術的全球首例“5基因編輯抗病豬”順利出生,這是首農科研團隊繼2024年發布基因編輯抗藍耳豬成果后取得的又一項重大抗病育種創新成果,標志著我國從“單一抗病”邁入“多病共抗”新階段。10月份,首農旗下首農股份公司科研團隊發布“多基因編輯抗病育種新技術”,攻克了多基因編輯效率低的世界性難題。
在奶牛育種方面,三元種業奶牛中心書寫了一部從“依賴引進”到“自主育種”的奮斗史詩。2023年9月,奶牛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發布我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荷斯坦牛基因組選擇育種芯片”,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截至目前,累計改良全國奶牛超過2300萬頭,推動我國奶牛平均單產從2000年不足3噸提升至2024年的9.9噸,核心群單產突破12.8噸。
在蛋雞育種方面,華都峪口禽業推動中國蛋雞育種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2009年,華都峪口禽業成功培育京紅1號、京粉1號,打破國外壟斷;2019年,京粉6號破解“紅羽雞產中粉蛋”世界難題。目前,京系列蛋雞累計推廣量突破78億只,2024年自主年推廣量超3億只,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不僅如此,2023年6月,峪口禽業出口1.55萬只“京紅1號”父母代蛋種雞到坦桑尼亞,10月就成功產下首枚雞蛋。這次出口實現了中國種雞出口“零的突破”。
在肉鴨育種方面,櫻桃谷北京鴨的回歸與振興,是我國畜禽種業“走出去—引回來—再創新”的典范。2017年,首農股份公司全資收購英國櫻桃谷農場,將種源、技術、品牌全部收回中國,一舉扭轉我國肉鴨種源受制于人的局面。回歸后,首農股份公司加大對基因組學、生物育種的投入,其培育的“京典北京鴨”皮脂率達33%以上,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同步提升的同時,使高端烤鴨種源占有率也提升到90%以上。
在國家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產業園的首農畜禽分子育種數據中心,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數據中心以首農食品集團畜禽種業數據為基礎,通過構建高標準種質資源基因庫及數據分析平臺,實現了各畜禽品種育種全流程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應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集聚畜禽育種基因型、表型、環境型數據,極大提升存貯空間和物聯網傳輸體系,從存儲、算力、物聯網建設三個維度實現不斷迭代升級,持續擴大畜種數據應用集聚效應。
由農科創投公司負責投資建設的北京(平谷)生物種業創新中心項目已經竣工,進入全面啟動招商階段。該中心將承接國家生物種業創新、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項目研發、農業中關村科技園垂直孵化器、全國龍頭農業企業科研總部創新基地等相關功能,重點打造“科研+科創+實驗+轉化”四個平臺,將建成首都落實農業強國和打造“種業之都”的集中承載地和展示窗口。
種業振興,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征。首農食品集團正以“產業為本、科技為翼、資本為用”的戰略思路,構建起覆蓋豬、牛、雞、鴨全品類的“中國芯”種業體系。
